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4 ℃
  • 降雨:40%
奇萊主北叉路口
奇萊主北叉路口

行前必讀─走進步道的十項要訣

  • 行前請先閱讀本單元:
    瞭解步道特色,難易程度、所需時間及相關氣象資料等,必要時可先電話詢問步道近況,選擇難度適合自己的步道,並妥善規劃行程。
  • 颱風、地震後一星期之內避免進入:
    太魯閣峽谷地區落石機率較平日高,應避免此時進入步道。
  • 準備合宜的裝備:
    請著適合野外活動的輕便服裝,並參考裝備檢查表,出發前備妥適合的裝備(含通訊裝備)。
  • 善用遊客中心與管理站:
    行程中可先到附近遊客中心或管理站參觀,並詢問步道相關資訊。
  • 善待自然:
    人是大自然的訪客,請尊重大自然中的環境與動物、植物。如遇受傷或身陷獸夾之動物,請逕送或聯繫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課處理。
  • 依循步道路徑活動:
    離開步道易生危險,又會干擾野生動植物,請依循步道路徑行走。
  • 不灑香水:
    動物對氣味敏感,勿使用香水或氣味香濃的洗髮精、化妝品,以免招來毒蜂攻擊。
  • 小心有毒動植物:
    毒蛇與虎頭蜂是步道中常見的有毒動物,遇見時切勿挑釁,並請輕聲快速離開。
  • 帶走所有垃圾:
    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請記得帶走所有垃圾,確實做好環境維護。
  • 用「心」體驗:
    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皮膚觸摸,但最重要的是要用「心」體驗,這將帶給您一趟美好的步道體驗之旅。

裝備表-登山裝備與隊伍安全關係

  • 【登山個人裝備】
    小帽‧禦寒衣物‧地圖及資料‧手套‧打火機‧盥洗用具‧哨子、瑞士刀‧換洗衣物‧雨衣‧個人證件‧登山鞋、襪‧大型背包(套)‧水壺、碗筷‧個人筆記本、筆‧手電筒(預備電池)‧睡袋‧個人糧食‧個人醫療用品(含攜帶型氧氣瓶)
  • 【登山團體裝備】
    帳棚‧指北針‧睡墊‧相機及底片‧爐具、炊具‧衛生紙‧水袋‧團體糧食‧營燈‧小型收音機‧登山繩‧通訊器材(無線電、手機或衛星電話)‧藥包(急救包)
  • 【冬攀裝備】
    冰斧‧冰爪‧安全吊帶‧安全頭盔‧攀登繩‧雪樁‧鉤環‧制動器‧輔助繩‧雪鏡(太陽眼鏡)雪鏟‧上升器
  • 【健行裝備】
    小帽‧小背包‧禦寒外套‧地圖及資料‧雨衣‧隨身證件‧輕便鞋襪‧水壺‧個人筆記本、筆‧手電筒(預備電池)‧哨子‧個人糧食‧望遠鏡
  • 登山糧食-以量輕、可久放、熱量高為主要原則
    • 須含三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酯肪)及礦物質、維生素。
    • 易於保存、量輕質小攜帶方便,易於炊煮的食物可節省燃料。
    • 多準備熱量高、鹽份多之食物。
    • 應多準備二日份預備糧食。
    • 較不易保存及量重者先食用。
    • 減輕食物包裝之重量,便於背帶,減少垃圾量。
    • 加配具有酸味或辣味之食物,可增進食慾。
    • 個人應攜帶糖果及餅乾等登山副食,沿途補充鹽份及熱能,以備不時之需。
  • 【參考糧食】
    主食(米飯、麵條等)、副食(口糧、沙琪瑪、巧克力、鳳梨酥等)、青菜(高麗菜、青椒、黃瓜、洋蔥等)、水果(蘋果、柳丁、葡萄柚等)、肉魚類(煙醺肉、煙醺魚、香腸等)、其他(湯包、辣椒、蒜頭、鹽巴、沙拉油、麥片包、咖啡包、茶包等)。
  • 登山技巧
    • 登山初行稍慢,步幅不宜長,調整步伐,速度要穩定,逐漸增加速度,以大腿帶動膝蓋和小腿前進,逐步而行,保持平衡及韻律。
    • 登山步行,上半身稍前傾,將重心置於腰部並保持穩定,腳踏實地,體重由腳平均負擔。
    • 休息要適當,中途休息不可太久,以每小時五至十分鐘,每三小時大休息一次,時間約為二十分鐘為原則。
    • 上坡最耗體能,需補充大量氧氣,喘氣宜深且穩,並與步伐配合。
    • 下坡速度應節奏化,不宜過慢,以保持熱身狀態。
    • 攀爬山壁時勿急躁,先以手足試探著力點之穩定性,謹守「三點不動一點動」之原則。
    • 雪季登山,應有完備之雪攀裝備及受過雪攀之訓練與技巧。

高山症與疾病-症狀、預防與治療

登山是國人常見的健身活動,可強化心、肺、血液功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是值得鼓勵的休閒活動。然而,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指出,超過2440公尺的高度即可能發生高山肺水腫,超過2750公尺的高度即可能發生高山腦水腫﹔急性高山病則是到3000公尺以上高山旅遊常見的病況。根據分析,許多山難事件與高山症有關,例如在山上可能因高山腦水腫造成走路不穩而墜崖,因急性高山病的體能虛弱或高山肺水腫的呼吸困難,造成行動遲緩以致無法到達避風寒的營地而失溫等情形。所幸幾乎所有嚴重高山症都是可以預防的,惟有對高山症有充分瞭解,才能真正防範於未然,確保登山安全。以下介紹高山症的症狀、預防及治療:

【發生原因】

  • 環境氣壓下降:
    空氣稀薄,肺部換氧效率降低,造成動脈含氧下降。
  • 運動氣壓下降:
    人體在海平面運動時,動脈內含氧會輕微上升以供應運動所需。但在高海拔運動,動脈內氣壓反而會下降。
  • 睡眠氣壓下降:
    在高海拔睡覺,呼吸的換氧能力在睡眠中會明顯下降很多。有句諺語說:「睡得愈低,爬得愈高」,因為在愈高海拔睡覺,睡眠的低氧現象愈明顯,所得到的休息愈沒有效。

【症狀】

  • 急性高山症
    A.輕度症狀:頭痛、頭暈、厭食、失眠、噁心、周邊水腫、全身倦怠等。
    B.中度症狀:嘔吐、使用一般止痛藥無法緩解的頭痛、尿量減少等。
    C.重度症狀:意識改變、步態不穩、休息時呼吸困難、肺部可聽到囉音、以及發紺。
  • 高山肺水腫
    A.早期症狀︰運動表現變差(常是最早的症狀)、乾咳、疲倦、心跳加速、呼吸加速等。
    B.晚期的症狀︰休息時仍呼吸困難、多痰的咳嗽、咳血、極端虛弱、發紺等。
  • 高山腦水腫
    嚴重的頭痛(常會因走路、用力或平躺而加重)、步態不穩、噁心、嘔吐、判斷力異常、行為異常、幻覺、意識混亂、以至昏迷。其中步態不穩被認為是高山腦水腫最重要且最有用的早期臨床指標。

【預防】

  • 高度上升原則
    預防勝於治療,緩慢上升,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高度的變化,是預防高山症最重要的準則。
  • 一般預防原則
    包括攜帶氧氣筒(瓶)或攜帶式加壓袋、避免劇烈的活動、保溫、不要吸菸、不要喝酒及服用鎮靜劑、吃高碳水化合物、避免吃產氣食物(如豆類或碳酸飲料),都可減輕或避免高山症的發生。
  • 藥物預防
    藥物方面,目前被證實對預防高山症有效的藥物包括丹木斯(Diamox, acetazolamide),類固醇(dexamethasone),鈣離子阻斷劑( nifedipine)。丹木斯(Diamox)它可以在一天之內透過造成「高氧性代謝酸血反應」來刺激呼吸。在一般的高地適應中,「高氧性代謝酸血反應」要五天的時間才能達成,正確的預防劑量長年以來一直有很多爭議,比較被大多數醫師接受的作法是:從爬升前二天開始,每8至12小時口服250mg,共服用五天。一些人對這個藥物有一些胃腸不適,唇舌、下肢感覺遲鈍的副作用,所以對仰賴觸覺活動的人(如盲人)要謹慎使用。對磺銨劑過敏或有腎臟疾患、蠶豆症者則禁止服用丹木斯。

【治療】

早期警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乃是成功治療的關鍵,其治療的主要原則為:

  • 離開高度環境(下山)。
  • 矯正產生症狀的環境(給予氧氣、增加環境壓力)。
  • 休息(減少氧氣消耗) 藥物治療。

有害動植物處理

毒蛇咬傷

  • 出血性毒蛇
    A.局部性—立即灼痛、腫脹。
    B.全身性—腸胃道出血、血尿等全身性出血現象。
  • 神經性毒蛇
    A.局部性—立即灼痛、腫脹。
    B.全身性—腸胃道出血、血尿等全身性出血現象。

【治療】

  • 記住該蛇的特徵。
  • 保持冷靜,減少活動。
  • 除去戒指、手環等束縛物。
  • 固定傷肢並使之低於心臟,可用彈性繃帶紮於近端,但應不妨礙血液流動。
  • 儘速送醫。

【預防】

  • 蛇多不會主動攻擊,不可故意招惹挑釁。
  • 登山應著長袖、長褲、長筒鞋、手套。
  • 避免清晨或夜間在草叢、石堆處活動。

昆蟲咬傷

【預防】

大多數的昆蟲咬傷,只引起輕度的腫痛,其一般處理原則包括:

  • 用水和肥皂清洗傷口。
  • 用紗布將傷口覆蓋,並阻止病患搔抓傷口。
  • 用冷敷以減少腫脹和癢的感覺,但不要在傷口上直接用冰敷

但如有以下過敏徵候時,則應維持其生命現象立即送醫:

  • 咬傷部位有灼痛和癢的感覺。
  • 手掌和腳底發癢。
  • 頸部和腹股溝處發癢。
  • 全身性水腫。
  • 全身有蕁麻疹。
  • 呼吸困難。
  • 噁心、嘔吐、暈倒、休克、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