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生物之觀察
基礎知識:
水中動物中尤其是魚蝦蟹類,其警戒心特強,觀察時要有耐心及細心,才不致於干擾它們而能欣賞到其有趣的軀體及行為。在觀察以前,如果能先具備一點基礎知識,例如從一些有關書本,圖鑑或水族館中,先去了解水生物的形狀、姿態、體色、攝食種類,棲息行為及環境,產卵行為及習性…等等,則對觀察活動會有極大的助益。
裝備:
沿河上山看魚,登山溯溪裝備是少不了的,若要在山路做長時間跋涉,厚鞋底的登山鞋是必要的,而長袖長褲也免不了。沿河床走難免會將身體濺灦,因此毛巾也要準備。當然山區天氣較易變化,禦寒衣及雨具都要準備。春、夏兩季之間山區蟲多,防蟲藥膏、防蟲帽也需攜帶,夜晚使用蚊香效果也不錯,不過要注意防火。
服裝以輕便為適,兩手最好不要拿東西,保持兩手空空狀態為佳,可把攜帶之物品裝於登山袋中揹著。當然,登山行前能預先閱讀需知手冊為佳。
觀察水生物需要的裝備,簡單的如臨時用空罐頭廢物利用製成的應急觀查筒;較完整的如偏光鏡、鏡箱、蛙鏡:可採用防止水面反射的鏡片,選擇較佳之鏡片可避免眼睛吃力。此外,其他的裝備如:
- 望遠鏡:可從遠處觀察魚類,如需長時間觀察,腳架也需準備。
- 折疊椅:可讓我們坐下觀察欣賞。
- 筆記本及筆:筆記本可以記下觀察年月日、地點(位置)、天候、氣溫、水溫、魚類及特徵大小等等,記錄的同時也別忘記記載周邊有什麼季節生長的花及出現的生物。魚的大小可以記下魚頭及魚尾在河床石頭相關位置,之後再以尺量,這樣大概可以知道魚的大小。筆以使用鉛筆或油性原子筆為佳。
- 地圖、指南針:檢討觀察地點及記錄需要。
- 水鏡:觀察水中情景。
- 長筒連身膠鞋:可下至水較深處觀察,但需注意以免發生危險。鞋底最好有防滑底。
- 防寒衣:若有深入觀察及研究之必要,潛入河水中的時候需穿防寒衣,具保溫及防止受傷的功用。由於防寒衣有浮力,潛水時要準備五公斤以上的沈子。
觀察技巧:
- 從遠方開始
對魚來說,它們的生活中處處危機,有來自水中他種魚或甚至同族類魚的襲擊,也有來自水體外的飛禽走獸的侵襲。它們的警戒心非常敏銳,觀察時不可不小心行動,避免驚嚇到它們,以致徒勞無功。
魚的敏感性特強,我們可以從遠方以望遠鏡觀察;如果水面有反光,則使用偏光鏡。然後尋找適當位置,並向該位置移動,移動時姿勢要低,在草、木、岩石後隱身移動,並向目標觀察。 - 需要時間
觀察魚不能心急,由於魚的習性及警戒方式不同,當長時期觀察摸索後即能掌握魚的習性,那麼我們就能較容易的看到魚,一般在半小時至一小時間,應該可以觀察到。
例如在橋下的魚,由於橋上經常有人們的活動,牠們就比較不怕人,我們便較容易看到它們。 - 持恆觀察
在觀察的過程中,我們不只看到魚本身,我們也會看到水域中的其他生物的生態。魚的食物不只有水中的浮游生物,還有在溪邊繁茂的草木及其中的昆蟲。昆蟲因為四季的變化,種類及數量都會變動,因此必然會影響魚類的生活及棲息。魚類為了尋找食物也會四處移動,因此觀察魚也可觀察整個自然界的生物它們之間的互動關係。
注意安全要點:
- 在溪流觀察時,應選擇非下雨期間或之後數日,以免因河床水位驟增,危險性相對增加。
- 在懸崖下行走觀察時,應注意落石。
- 進入河床要有伴同行,互相關照,尤其在涉水時為甚。
- 涉水時,應選擇水流分佈面寬度,水流速緩慢,水淺的地區為之。
- 在河床區活動,應儘量維持河床原有形態。對水中生物的捕捉與垂釣均被視為違反國家公園法規之行為。
- 對河川中活動的人而言,突發性的洪水是一項對其安全威脅極大的危險。為了安全起見,應對河川環境常保持敏銳的警覺性,以便由各項預兆裡判斷出危險,及早做安全防範措施。
如何判斷上游可能有突發性洪水的發生? 以下是一些可供判斷上參考的徵兆:
- 如悶雷般的異聲:除了烏雲密佈及下雨的天氣之外,突聞如牛嗚般的低音悶雷聲,很可能是溪谷上游洪水挾帶異物及沖擊河床所產生的異音。
- 突起飛揚的砂:從上游谷地中,可以看到一股股灰塵突然連續地由遠至近的揚起,往往是大量河水沖擊兩岸泥土所形成的。
- 溪水突然挾帶許多漂流木塊或浮物流至:洪水之最先頭部份會將河岸的一些易漂浮物隨波沖下,這即顯示洪水將隨即而至,應迅速往兩岸較高起的地方疏散,並注意上游之河水狀況。
- 溪水水量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加許多:通常台灣各河川之水流量均非穩定,偶爾較上游的地區突然下大雨,也會很快地匯流到下游來。因此雖然在下游仍是大晴天,也可能有突發性的洪水會毫無預警的奔騰而下。所以隨時注意河川狀況,才是遊戲於河畔最有安全保障的策略。如果碰到洪流突然來臨而無法安全渡河,千萬不可冒然越河,因為一般溪流水急而且多亂石,人在河水撞擊下易生危險。冷靜設法找一處可棲身之處暫避風雨,俟一段時間河川水位就會下降,而且可以找到較安全的路迂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