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5 ℃
  • 降雨:60%

山岳環境維修志工中心建置培訓計畫

  • 發布日期:100-02-11
  • 瀏覽數:1460
研究單位
台北縣社團法人知識重建促進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
作者
徐銘謙、周聖心、林芸姿、曾慧雯、楊雨青、陳朝政、黃詩芳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具有各類型步道72 條,而如此眾多步道的維護,單靠政府年度經費與工程招標方式進行,在效率與設計上常難以達到山友訪客要求,因此本計畫借鏡國外步道志工制度及協助步道維護管理經驗,引進新型態的步道志工概念,召募並培訓志工人力長期、常態參與園區內步道手作修復工作。
  本計劃以步道志工中心的制度建置與志工培訓為重點,提出以中橫洛韶山莊為國內第一座步道志工基地,以修復合歡越嶺古道及其周邊舊道為基礎,參酌美國阿帕拉契山徑步道志工以自然工法、現地材料維修步道模式,既可確保步道之常態維護符合保育觀點與使用者需求,又可培養民眾透過參與步道的修護,促進對土地的認同、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
  透過分析洛韶山莊作為步道志工中心的環境條件優勢與挑戰,以及在地發展課題與需求等區位研析,初步界定該場域可作為推廣手作與步行價值推廣之中心,包括步道志工培訓基地、藝術創作與永續社區的田野學校,以及以時間銀行的方式與全國不同領域的志工進行連結的實體空間。
  在步道志工系統設計方面,因應步道志工團隊合作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專業與風險管理之特性,將太魯閣步道志工依參與培訓課程與服勤狀況分為:步道實習志工、步道(服勤)志工、步道指導志工三級制,並規劃出系統性的初階與進階培訓課程,以室內學理概念為基礎,戶外實作課程為練習,完備步道志工的養成。而為回歸純粹服務精神,超越津貼與時數誘因,以統籌提供志工食宿與接駁,不另支給服勤津貼的方式,重塑志工志願服務之典範。
  本計劃今年度總共辦理三梯次步道志工初階培訓活動,累計參訓志工近120 人次,每梯次亦安排參訓助教制度,累積儲備指導志工參與進階訓練,共9 人,未來皆是步道修護的人力資源。而戶外實作於洛韶溪步道共計完成500 公尺的各項步道工項成果,若以現今發包步道工程造價換算,等於貢獻了超過三百萬元維修金額的步道,執行成效卓著。未來,值得持續推動深耕,以有效發揮步道志工系統的價值。
  路,在太魯閣峽谷型的國家公園環境中,無疑是橫貫園區、通往遊憩景點最重要的載體;而在岩盤堅硬的質地上築路與通行,是在這片土地上居住、交通與各種目的的移動最重要的課題。路在時代的演進,形成築路人的歷史傳統,各個時代不同的族群在這條路上進場、出場、交會與合作,延續至本計劃以手作式步道志工的方式,維護管理園區內步道更具有意義,也開創了新的尊重自然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