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3 ℃
  • 降雨:30%

立霧溪人工壩體對水域生態之影響

  • 發布日期:99-03-01
  • 瀏覽數:1576
研究單位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作者
蘇霩靄
本研究結合河流地形的測量及水中重要指標生物魚、蝦、蟹及貝類分佈現況的調查,評估人工壩體對水域生態之影響。得到結論如下:   1. 溪畔壩上游800公尺長河段在酷簬寣A棲地型態由淺瀨型棲地變成湖泊型棲地;再往上游進入峽谷型河道仍維持梯狀潭型棲地。   2.溪畔壩下游約4.9公里長河段在酷簬寣A由淺瀨型棲地變成水深極淺的緩流型棲地。   3.溪畔壩在洶臙?1、11及12月)時,取水率可高達98%,剩餘流量不及11cms,如此低的流量,無法維持水域生物的生存。   4.砂卡礑溪攔水壩上游250公尺左右河段,酷簬嵽拲隤狩瑹炭浀a變成淺潭型棲地;再往上游河段仍維持原來棲地型態。 5.砂卡礑溪攔水壩下游150公尺左右河段,酷簬嵽拲隤狩瑹炭浀a變成淺潭及緩流型棲地;再往下游由梯狀潭變成淺瀨型棲地的現象並不明顯,屬於影響範圍外,至於攔水壩取水的影響範圍必須再進一步調查。 6.砂卡礑溪壩上下游均有台灣鏟頜魚的分佈,最上游採樣站所捕獲的魚數較其他採樣站多,可能是該河段仍保持自然面貌,可使用棲地較多。壩上游採樣站因壩造成棲地型態單調化,棲地品質較差;壩下游採樣站因流量少,淤砂堆積,棲地品質亦差,至於最下游採樣站,魚隻數量偏低,可能是人為活動較多影響水質;亦可能是盜採水中動物的原因。 7. 具攀爬能力的魚類(日本禿頭鯊、大吻 虎)及蝦、蟹在四個採樣站均有分佈,可能是因其不錯的攀爬能力,因此攔水壩造成的影響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