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4 ℃
  • 降雨:60%

立霧溪流域大和米蝦及大和沼蝦之生物學研究

  • 發布日期:99-03-25
  • 瀏覽數:2803
研究單位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作者
趙子維、陳天任、游祥平
大和米蝦及大和沼蝦同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立物溪流域砂卡礑溪中,最為優勢的淡水蝦類。同時,這兩種蝦類更廣分布於台灣東部的大小溪流中。此二種蝦類皆具有特殊的降海洄游(catadromous)行為,因而具有河川下游在環境指標的意義。同時,大和沼蝦體型壯碩,數量豐富,在東部屬於經濟性的淡水水產。而大和米蝦體雖小,然而體態優美,在水族養殖上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因而此二種蝦類在兼具環境及經濟的雙重條件下,有值得研究的價值。砂卡噹溪水質清澈、流量穩定,同時亦為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立霧溪流域的第一條支流,使得砂卡噹溪成為研究兩側洄游性水生生物的優良地點。因而本研究的結果亦得作為日後太魯閣國家公園或其他溪流主管單位在溪流保育及經營管理上的依據。  本研究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間,每月於同樣的地點,以同樣的方法進行17次的採集,共採獲大和米蝦1269尾,其中雄性975尾,最大頭胸甲長為12.2mm。雌性294尾,最大頭胸甲長為13.4mm。雌雄比為1:3.3。其中雌性最小性成熟頭胸甲長為8.01mm,最小抱卵個體頭胸甲長則為9.3mm,平均卵數達3528顆。  另大和沼蝦共採獲294尾,其中雄224尾,最大頭胸甲長達8.1mm,雌蝦70尾,最大頭胸甲長21.5mm,雌雄比為1:3.2。雌性最小性成熟頭胸甲長為14.01mm,最小抱卵個體頭胸甲長則為17.01mm,平均抱卵數達3212顆。而從各測佔不同月份之體型組成及生殖腺成熟指數變化,發現大和沼蝦有明顯的生殖洄游行為,而3-6月即為大和沼蝦降海生殖的時間。而大和米蝦於本研究中雖然無法直接證實為兩側洄游行蝦類,然而亦根據各月份之體型組成及生殖腺成熟指數之變化,有於2-3月生殖季節時,雌蝦向下移動之現象。  而對於雌蝦進行肝胰臟成熟指數研究後發現,大和米蝦有隨著生殖腺成熟指數上升,而相對降低肝胰臟成熟指數的現象,顯示大和米蝦之生殖腺成熟,與食物能量的累積有直接相關。大和沼蝦則沒有此現象。  以頭胸甲長與其他形質(體長、體重及第二對步足)間作相關性測試發現,其相關性皆相當高。而雌雄個體間不同形質的相關性檢驗發現,大和米蝦雌雄個體於相同形質上,皆沒有顯著差異。而大和沼蝦則於雌雄體重間、雄蝦第二步足及雌蝦第二步足間有顯著差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