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3 ℃
  • 降雨:30%

太魯閣國家公園臺灣獼猴族群分布與經營管理計畫(110-111年)

  • 發布日期:112-02-13
  • 瀏覽數:313
研究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作者
盧堅富助理教授

摘要

 

太魯閣國家公園之臺灣獼猴猴群大小由16隻至38隻一群不等,平均之猴群大小為24.0隻獼猴;而天祥地區之猴群主要共有2群雙性猴群,猴群約23-30隻1群,公猴3-4隻,母猴9-11隻,亞成猴3-4隻,幼猴8-11隻,嬰猴1-3隻,有一群單性猴群包括2-3隻公猴,在雙性猴群周圍活動。猴群之活動範圍包括不少天然棲地,但因受人類食物所吸引,會來到人群聚集之地點活動並伺機找尋食物,猴群確實可整天都在天祥地區完整度過,若食物充裕不會移動太遠。

天祥地區之天然食物足夠獼猴之所需,但獼猴仍會伺機尋找與拿取人類食物,審視人猴衝突好發地點,都跟食物有關,其中兩處為遊客休息用餐之處。一處為遊客熱門購買食物飲料之處(便利商店門口)。人猴衝突發生情境共有以下幾種:便利商店門口之搶食、戶外用餐民眾搶食、行走中攜帶食物遭搶、露營車搶食、與獼猴拍照而起衝突、闖入房間搜尋食物與祥德寺搶供品。而人類對臺灣獼猴之影響包括1)改變其活動範圍;2)猴群內個體之關係緊張;3)發生意外風險大增;4)受人類疾病所感染;5)受驅趕而受傷;6)移地野放之衝擊;7)吃到對其健康有害之食物;8)被非法捕抓。

人類食物是臺灣獼猴接近天祥人群聚集區之主要原因,而戶外用餐與民眾在戶外攜帶食物又是最主要吸引臺灣獼猴接近人群之主要原因,而其遠因可能是出租車司機餵食,再加上天祥便利商店開幕與遊客餵食等原因。研究中共記錄到臺灣獼猴之食物種類包括39種植物種類,3種動物種類與2次人類食物,其食物絕大部分是植物,採食部分集中在葉子與果實上,其他尚有莖髓、花等部位。攝食之植物部位有季節性,夏季與冬季節以果實為主,但春季與秋季獼猴以攝食葉子為主。天祥地區之天然棲地足夠臺灣獼猴之所需,但人類食物對獼猴有極大吸引力。各景點樣區發展人猴衝突之評估上除天祥外遊客與臺灣獼猴之關係大抵都會與人保持一段距離的,並無立即之人猴衝突事件之可能,為避免其他樣區發生天祥地區之人猴衝突事件,最關鍵之重點即在避免臺灣獼猴接觸到人類食物,尤其是一些常態性販售食物之地點特別需要注意。

根據遊客與志工之訪談結果,禁止戶外用餐部分需好好討論,並需有適當之室內用餐區之規劃,且應是在人猴衝突嚴峻時才會完全禁止在天祥地區戶外用餐,而對猴群之管理人力驅趕還是最受支持,而移地野放之採用只在人猴衝突嚴重時才會施行,且其施行後之追蹤與可能造成之衝擊亦需進行討論。根據公聽會之意見交流,認為人與獼猴都需管理,而對獼猴之管理並不排斥較侵入式之措施像移地野放,甚至使用漆彈槍或獵槍都可以接受;而對於遊客之管理亦覺得可加大力道,像張貼每月被獼猴咬傷之遊客統計數字或是照片都是可以收到功效,甚至加強取締餵食,最為贊成。

建議天祥地區採分區管理:分成人猴衝突熱區,緩衝區與自然獼猴活動區,人猴衝突熱區為獼猴需特別注意之區域,區內獼猴若有與民眾太過接近需進行驅離;緩衝區為觀察區,僅需定時巡查以監控遊客與獼猴是否太過靠近;獼猴自然活動區為遊客罕至之原臺灣獼猴天然棲地,獼猴活動不干涉。採用之猴群防治方法:以人力驅趕為最佳,驅趕之時段與地點再修正,配合穿螢光工作背心來驅趕可收足夠之驅猴效果;亦可設置獼猴進出天祥地區主要通道之阻攔設施,最後,以改善獼猴之天然棲地來吸引獼猴遠離人群,回歸山林。

關鍵字:臺灣獼猴、人猴衝突、天祥地區、猴群組成、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