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2 ℃
  • 降雨:30%

太魯閣國家公園百合復育之研究(109-110)

  • 發布日期:111-05-11
  • 瀏覽數:168
研究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作者
陳昭瑩

台灣百合(Lilium formosanum) 廣佈全島,深具文化含義並有觀賞價值,是優質的景觀花卉,其於生長季可能遭受多種病蟲害的侵擾,其中由病原真菌Botrytis elliptica引起的百合灰黴病於花期危害甚鉅。為了解百合灰黴病影響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台灣百合的現況,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健康台灣百合果莢取出種子,培育實生苗,測定其對百合灰黴病的感病程度。於計畫執行過程中初步建立台灣百合實生苗培育流程,並於110年8~11月間採收3,887個百合種球,其中1,465個的直徑大於3公分,較具開花潛力。台灣百合有益微生物的研究由實驗室先前於布洛灣健康台灣百合根圈分離的有益微生物菌種中,於不同培養基篩選出具有較佳抑菌能力的菌株,其中短小芽孢桿菌Bacillus safensis A3S11對百合灰黴病菌接種後的病斑發展有較佳的抑制效果,故用於種球保存。另一方面,進行台灣百合種子微生物相(microbiome)分析,使用微生物核酸萃取試劑組抽取種子核酸,針對細菌16S核糖體RNA基因的V3-V4區段進行次世代定序,透過生物資訊學方法將數據優化後,進行物種註釋以及操作分類單元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 分析。結果發現樣本中的多數細菌OTUs為常見於種子或土壤中之種類,屬於變形菌門、厚壁菌門、放線菌門;為增加台灣百合中內生菌OTUs,進行植物組織中微生物相分析方法的改良。

 

關鍵詞:台灣百合、百合灰黴病菌、有益根圈細菌、內生菌、微生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