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0 ℃
  • 降雨:30%

蘇花海岸生態系環境監測暨承載量評估計畫(二)

  • 發布日期:103-01-10
  • 瀏覽數:1219
研究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
作者
劉瑩三、許文昌
太魯閣國家公園東側面臨太平洋的蘇花海岸生態系,因交通與運輸需要,修築了蘇花公路及北迴鐵路,為連接東部地區花蓮、台東二縣與宜蘭、台北地區的重要運輸與維生道路。交通部公路總局為了改善東部交通,進行「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可行性評估及環境影響說明書,計畫中最南段的和中到清水段,於和仁溪以南即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所轄範圍。本計畫藉由空氣品質監測、水質監測、噪音與震動監測,以及崩塌地調查等方法進行研究與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1)蘇花海岸各溪流水質品質優良;(2)蘇花海岸空氣品質平均監測值皆低於環境品質標準値,顯示空氣品質優良;(3)PM2.5與PM10微粒主要污染來源皆為二次衍生性微粒;(4)崇德遊憩區遊客每天8至18時的總數為1057人;(5)蘇花海岸區道路的V/C(流量/容量)比為0.322,服務水準屬於C級道路(丘陵區);(6)蘇花海岸各遊憩區的遊憩設施(公廁與停車場)皆能滿足遊憩需求;(7) 受到降水強度較弱的影響,2012年至2013年崩塌地面積大致為減少;(8) 蘇花公路改善計畫中,仁水隧道的構築可有效避免國家公園境內蘇花公路路段至少15%的崩塌地;(9)鄰近溪谷的匯德與大清水二處休憩點,可能影響的裸露地面積最大。
  由本(102)年度監測結果顯示,隨著蘇花公路改善工程的陸續開工,砂石車的流量有持續增加的趨勢,加上本年度無顯著風災使得團客與國內旅遊客增加。太魯閣國家公園於蘇花海岸遊憩區相關遊憩設施是否足以滿足日漸增加的遊憩需求,建議持續進行相關環境監測與遊憩服務設施使用情況的調查,並以利持續掌控蘇花公路改善工程對於蘇花海岸區的環境衝擊與提供相關現場調查資訊,作為本區遊憩服務設施維護與改善的依據。造成崩塌的因素繁多,本研究提出的崩塌地年變化與長週期變化差異,以及新公路修築、開挖的過程中,是否會誘發現有道路崩塌的可能,有待進一步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