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3 ℃
  • 降雨:30%

年輪寬度及密度與EVI之間的相關模型建立

  • 發布日期:102-01-03
  • 瀏覽數:1414
研究單位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作者
王思皓、袁孝維
科學家希望透過比較古氣候與現在氣候的差別,以瞭解自然氣候變異之特性,進而建構較好的氣候模式,產生更佳的氣候預測。然而最早的氣象站的卻是在十八世紀末才設立,為了為了取得過往的氣候資料,科學家們利用粉胞學、鐘乳石、冰芯、樹輪等方法來試著重建過往的氣候模式。在許多的研究材料當中,樹輪被認為具有:(1)更好的年間解析度,(2)廣泛的分布範圍,以及(3)方便取得較多樣本進行比較等優點。
近年來大量運用在環境研究的遙感探測技術,可以做到大面積的環境監測,同時透過對地表不同物體對於不同波段反射能量的分析,可以提供我們許多可用於環境分析的指標數值。其中強化型植生指標(EVI)乃是改良自舊有的常態化差值植生指標(NDVI),改善其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等植物生長較為密集的地區,其數值會飽和的現象。
在經過目視定年以及使用QMS-QTRS-01X Tree Ring Scanner取得輪寬以及密度資料後,使用COFECHA以及ARSTAN程式進行定年檢視並建立標準年表(STD)、殘差年表(RES)、自迴歸年表(ARS)。
透過對於樹輪輪寬以及密度資料與不同的時間以及空間尺度的EVI資料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得知在250m*250m的空間尺度下,從前一年的11月至當年的10月的EVI平均值與樹輪年表的相關性較高,並以此建立出兩者之間的關係式,之後透過現有的樹輪資料來重建1889年至2011年之EVI資料。未來可利用EVI資料進行環境監測並推估樣區內的樹木生長變化,同時也可透過樹輪的資料來推估樣區內過去的EVI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