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1 ℃
  • 降雨:30%

太魯閣國家公園砂卡礑溪黃魚鴞之覓食生態調查計畫

  • 發布日期:99-03-25
  • 瀏覽數:731
研究單位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學系
作者
孫元勳、曾翌碩
為了解稀有鳥類黃魚鴞(Ketupa flavipes)的食性,本研究自民國八十七年二月至八十八年五月,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砂卡礑溪流域,沿著溪流兩岸進行每月一次的食繭搜集工作,共搜集到81個食繭。由食繭的內容物初步分析有至少3種甲殼類、4種兩棲類、1種魚類、昆蟲。此外有10個食繭含有黃魚鴞自身的羽毛,集中在九月出現,可能和換羽季的掉毛有關。  食繭分析結果顯示,數量上以甲殼類的出現比例(77.7%)為最多、特別是體型小的澤蟹(Geothephusa sp.)為主,其次為兩棲類(14.8%),特別是體型最大的盤谷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魚類(6.2%)再次之,昆蟲 (1.0%)少見。生物量上,各類動物所佔比例類似,但以台灣絨毛蟹(Eriocheir rectus)為主。   黃魚鴞食性組成有季節變化,台灣絨毛蟹數量佔的比例在夏季最低,可能和成蟹至河口交配的降海洄游行為有關。和八十三、八十四年同期(二至四月)的食繭資料比較,黃魚鴞獵捕台灣絨毛蟹的比例激增,而褐樹蛙則有遞減的情形,後者在溪裡的族群變化仍需進一步探討。由黃魚鴞的食繭分析,可以了解溪流動物數量的變化,其應用在溪流生態系的監測之可行性值得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