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1 ℃
  • 降雨:30%

太魯閣國家公園昆蟲群聚與功能之研究(二)

  • 發布日期:99-02-09
  • 瀏覽數:1003
研究單位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作者
徐堉峰、楊平世、呂至堅、王立豪、孫旻璇、王俊凱
一、研究緣起
太魯閣國家公園於1986 年成立至今已約有11 篇有關昆蟲之研究成果,
對於園區的昆蟲資源、特有性、保育類及其生態環境資料等提供良好的管理
經營參考。然而,隨著天災等因素引起的環境改變、人為不同程度的干擾以
及新物種的記載發表,此園區內各地區昆蟲群聚的結構是否有所改變或是與
原先了解的不同,都會影響到保育管理與經營的成效。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研究以二年的時間(2006 年至2007 年),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內
分區域各種主要植被帶之林型蒐集相關資訊,並進行實地昆蟲資源調查,利
用衛星定位及地理資訊系統來了解昆蟲(鱗翅目、鞘翅目為主,其他昆蟲為
輔)的組成及其與環境間之關係,同時調查各種植被帶的優勢種及可能的指
標種,並與歷年的昆蟲調查成果作比較分析,以提供管理處良好的管理與經
營參考。
三、重要發現及主要建議意見
本研究於第一年度主要調查海拔2000 公尺以上的地區,於六個主要樣區
發現蝴蝶的多樣性差異頗大,蛾類的豐富度以中海拔的碧綠一帶最為豐富,
棲息在各個植被林型中的鞘翅目昆蟲的組成也有明顯不同。調查進行至七月
止已記錄到一些保育類、特有種及稀有種, 如曙鳳蝶( Atrophaneura
horishana)、台灣擬食蝸步行蟲(Coptolabrus nankototaijanus miwai)、雙環
翠鳳蝶(=雙環鳳蝶Papilio hopponis)、白絹粉蝶(=深山粉蝶Aporia potanini
insularis)、黃點弄蝶(=竹內弄蝶Onryza maga takeuchii)、姬長尾水青蛾
( Actias neidhoeferi),以及2005 年才被發表命名的新種高山鐵灰蝶
(Teratozephyrus elatus)等。
第二年度調查海拔2000 公尺以下的地區,無論在蝶類、蛾類或鞘翅目昆
蟲部分都能看出每月份族群變化的趨勢,提供了中低海拔範圍內昆蟲的基本
分布資料。記錄到的保育類、特有種(參附表七)包括台灣颯弄蝶(Satarupa
formosibia)、台灣瑟弄蝶(Seseria formosana)、台灣脈弄蝶(Thoressa
摘要
太魯閣國家公園昆蟲群聚與功能之研究(二)
VIII
horishana)、臺灣玄灰蝶(Tongeia hainani)、黃裳鳳蝶(Troides aeacus
formosanus)、台灣鳳蝶(Papilio thaiwanus)、大紫蛺蝶(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蓬萊環蛺蝶(Neptis taiwana)、台灣燦蛺蝶(Sephisa daimio)、
台灣黛眼蝶(Lethe mataja)等。
建議可以針對園區內一些主要的熱點作長期的監測,並且能適時出版各
種主要昆蟲類群的進階研究與教育專書,樹立國內國家公園經營、管理及研
究的典範,以提昇國家公園的國際形象及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