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1 ℃
  • 降雨:30%

太魯閣國家公園大禮大同地區生態旅遊遊程之規劃研究~以「跟著獵人走─目擊式狩獵」活動為例

  • 發布日期:99-02-09
  • 瀏覽數:906
研究單位
花蓮縣野鳥學會
作者
吳海音、李寶蓮、施金德
國家公園內社區生計、野生動物保育、及遊憩與教育功能的兼顧,是永續發展的目標。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同禮部落,交通不便,發展不易,居民為生活與收益而進行農墾與狩獵活動,會對環境與野生動物有所衝擊。為協助社區建構兼顧生活、生計與生態的發展策略,特別為獵人引入可取代狩獵收益的經濟誘因,本計劃提出「跟著獵人走─目擊式狩獵」的活動設計,並在同禮部落試辦,以評估此活動的可行性與執行上的問題,提升社區對保育的認同,及協助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適用於園區社區的生態旅遊發展模式。本計劃輔導並聘請原住民獵人為生態嚮導,帶領遊客從事野生動物觀察,並協助進行野生動物調查與監測。藉由隨隊認證員的觀察與紀錄,參與活動之遊客的問卷回應與討論,暸解社區與遊客對本活動的意見與看法,以評估活動的成效,建立同禮部落野生動物資源的基礎資料。於96年6月至96年11月間,針對三個遊程路線共辦理五次活動,並進行野生動物調查。參加計畫遊程的遊客,以30至40歲大專以上學歷者為主,參加動機以體驗原住民生活為主,原先對「生態旅遊」的認識有限,由於實際看到動物的頻度低,遊客對行程中觀察野生動物的滿意度普通,但對活動的整體滿意度高,對獵人嚮導目前的解說表現不盡滿意,但有所期待,同時肯定活動在提升知性與保育觀念上的作用。活動路線上之野生動物跡象以偶蹄目動物的獸徑、排遺、拱痕與足印較多,而自動相機則記錄到食肉目動物的活動。除山猪外,各類物種主要出現在各路線的中後段區域。這些動物不易直接觀察,致使遊客目擊野生動物的收穫有限,而目前獵人嚮導的解說能力與內容不足,行程的難度略高,也影響遊客的滿意度與行程的推廣。建議未來對同禮部落生態旅遊的規劃與推動上,可設計融合野生動物探尋與社區傳統生活體驗的行程,結合生態旅遊、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與監測、與社區生活及產業發展等之規劃與工作,以提供高品質低衝擊的旅遊行程,確保同禮部落與區域資源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