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3 ℃
  • 降雨:30%

大禮大同步道

關閉
  • 更新日期:112-11-28
  • 瀏覽人次:
  • 大禮大同步道-太魯閣族人採箭筍(.jpg)
  • 大禮大同步道-大同部落眺景(.jpg)
  • 大禮大同步道-大同部落(張家莊)(.jpg)
  • 大禮大同步道-大禮舊吊橋(.jpg)
  • 大禮大同步道-大禮部落傳統屋舍(.jpg)
  • 大禮大同步道-東端入口(立霧電廠大水管)(.jpg)
  • 大禮大同步道-大禮部落傳統屋舍(.jpg)
  • 大禮大同步道-大同部落(.jpg)
  • 大禮大同步道-竹林(.jpg)
  • 大禮大同步道-大禮部落傳統屋舍(.jpg)
  • 大禮大同步道一景(.jpg)
  • 大禮大同步道(.jpg)
  • 大禮大同步道-大禮眺峽谷煙雨縹緲(.jpg)
  • 大禮大同步道-大禮部落禮拜堂(.jpg)
  • 大禮大同步道(.jpg)
  • 大禮大同步道(.jpg)
  • 大禮大同步道(.jpg)
  • 大禮大同步道(.jpg)
  • 大禮大同步道(.jpg)
  • 大禮大同步道(.jpg)
  • 大禮大同步道(.jpg)
  • 大禮大同步道(.jpg)
  • 大禮大同步道(.jpg)
  • 大禮大同步道(.jpg)
  • 大禮大同步道地圖(.jpg)
基礎資訊
管理單位蘇花管理站
步道分級第3級
海拔1128公尺
步道長度9400公尺
步行時間 約6~7小時(單程)
旅遊叮嚀1.本步道地形陡峻、雨後濕滑,請衡量體能狀況,並注意控制時間。
2.前往大禮可安排一天的行程,但前往大同則建議安排二天之行程,並事先妥善安排夜宿事宜。
3.部落道路錯綜複雜,建議需有嚮導全程帶路。
4.本步道位於一般管制區,為原住民保留地,請尊重當地居民之生活文化,並請勿擅入民宅及耕地。
5.應確認步道開放狀況再行前往,由得卡倫步道進入,接大禮步道及大禮-大同步道。
位址MAP
聯絡電話03-8621100分機321、322
QR Code地理條碼

步道簡介

大禮大同步道入口處,由太魯閣地停車場公廁旁的步道進入,經得卡倫步道沿路而上,有階梯、解說牌示,到大禮步行單程約3小時,由大禮部落到大同部落,步行單程約2.5小時。




 

歷史人文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之原住民族為太魯閣族,約在二、三百年前由臺灣西部翻越中央山脈進入今日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立霧溪流域定居,但在日治時期大部份的部落均被遷移至淺山、平地一帶(今之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現僅存大禮、大同部落仍有居民居住活動。


日治初期,居住在此地的頭目哈鹿閣那威(Holok-Naowi),西元1896年參加新城抗日事件,隨後出任太魯閣總頭目,令日本人無法進入太魯閣地區長達18年,直到1914年日人派兵征討,哈鹿閣率族人奮勇抵抗,最後寡不敵眾,為顧及全族人命脈,棄械投降隔年抑鬱而終。

日人對哈鹿閣既恨又敬,征服後,把赫赫斯社改為哈鹿閣社,把浴血激戰山頭取名為哈鹿閣台。

 

生態環境

登山步道大多穿行於林木蓊鬱的低海拔闊葉森林,部落附近則有當地居民所種植的桂竹林,還可見到種植蔬果的田野風情,沿途鳥鳴不絕,不時還可遇見松鼠、臺灣獼猴等野生動物。

 

第一站 大禮部落(舊稱赫赫斯,Xoxos)

大禮部落海拔915公尺,太魯閣人舊稱「Xoxos」,分為上、下兩部落。上部落在原大禮派出所上方高地,民國68年,居民移居山下,部分居民仍常回到原部落從事農耕。

 


大禮大同步道-大禮部落傳統屋舍

 


大禮大同步道-大禮部落傳統屋舍

早期曾設有小學,現仍可隱約可見當時學校之舊址,大禮部落仍有部分居民,以務農為生,種植蕗蕎、箭竹、玉米、高麗菜、四季豆、青椒等農作物,山居生活恬靜,保存古早房屋,以木頭為建材,建造造型古樸、堅固耐用的家屋。


第二站 大同部落(舊稱砂卡礑,Skadang)

大同部落又稱砂卡礑部落,太魯閣人稱為「Skadang」,意思是「臼齒」。位於砂卡礑溪中游左岸上方之平台,海拔高度為1128公尺,日治時期曾於此地設有駐在所,管理附近之太魯閣族部落,至1945年始廢止。目前居民種植玉米、青椒、高麗菜、四季豆、甜柿、雪蓮等作物。 近年大同大禮居民組成「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以「與自然協調、對環境友善」為前提,致力部落的營造。

 

服務設施
停車場、觀景台、登山口、住宿、解說牌
交通資訊
自行車步道無自行車相關設施
客運從花蓮火車站或新城火車站搭乘公車(花蓮客運、臺灣好行巴士、太魯閣客運),至太魯閣閣口或太魯閣台地(遊客中心/國家公園管理處),再徒步經得卡倫步道入口前往。
開車開車沿台8線、台9線可到太魯閣台地,得卡倫步道入口位於台地北段步道西側停車場公廁旁。由得卡倫步道登入後,爬到最高點處,就可接到大禮大同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