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2 ℃
  • 降雨:30%

代表性生態系經營管理-霧林帶 指標物種棲地問題計畫第一期

  • 發布日期:99-05-10
  • 瀏覽數:929
研究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
作者
許育誠、李壽先、徐中琪
一、研究緣起與目的

台灣地處熱帶亞熱帶交會處,本島多山地,山區充沛的水氣常形成山區的
霧林帶。山地霧林帶的最大特徵,包括大量的雲霧沈降輸入,以及較低的蒸發
散量,造成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殊物理環境。本研究主在探討分佈範圍包括霧
林帶和非霧林帶鳥類的可能適應現象。藉由鳥類繫放收集型態和遺傳樣本,同
時也收集各地點鳥類的鳴唱聲,探討在不同海拔地區生活的個體,是否在聲音、
型態和遺傳上有所分化。

二、重要發現

本研究發現山紅頭(Stachyris ruficeps)和粉紅鸚嘴(Paradoxornis
webbianus)都是在灌叢中活動的鳥類,二者雖然在近海平面至2660的山區都有
採獲記錄,但山紅頭偏好森林邊緣的灌叢,在大多數採集點都有捕獲,而粉紅
鸚嘴則主要在較大面積的草叢,其分佈較不連續,在太魯閣山區的採集點中只
有在蓮花池和合歡農場有捕獲。型態測量分析結果顯示二種鳥在外型上都有雌
雄分化的現象,雄鳥體型顯著大於雌鳥。不同海拔地點所採得的個體在型態的
不同形值中都有差異,唯差異的項目在不同鳥種中各有不同,且沒有隨海拔梯
度變化而增減的現象。山紅頭聲音結構的差異則反映在頻率相關的參數,高海
拔地區鳴唱聲的各項頻率參數都低於中海拔和低海拔山紅頭的鳴唱聲。遺傳標
記的開發則成功地篩選出分別適用於山紅頭和粉紅鸚嘴的多型性微衛星基因
座,初步分析顯示山紅頭樣本間沒有遺傳分化的現象,而粉紅鸚嘴則有較高的
遺傳分化現象。

三、主要建議事項

根據本年度研究成果及研究過程中的發現和心得,提出以下事項,建議由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主辦、國立東華大學協辦:(一)進行蓮花池地區生物相
變遷的長期監測、(二)進行太魯閣國家公園園區內其他動物海拔適應的研究、
(三)進行太魯閣國家公園園區內猛禽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