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3 ℃
  • 降雨:30%

太魯閣國家公園非生物環境監測-立霧溪水質監測計畫

  • 發布日期:99-03-25
  • 瀏覽數:1386
研究單位
大漢技術學院
作者
許文昌
一、研究緣起:
  因應「永續發展」時代的來臨,加強國家公園區內生物社會資源之調查研究與監測,早日建立「生物多樣性長期生態研究」之資料庫,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經營管理重點努力的方向,為增加生物多樣性相關研究進行時,對於生物物種與非生物環境(水域、空域與陸域環境)間相互作用解析能力,建構長期連續的非生物性環境監測基礎資料有其重要性與迫切性。 水質監測預期的目標主要如下: (1).立霧溪基本水質監測資料庫的建立與重點監測項目之評估。 (2).了解人為活動(以觀光遊憩為主)對於流域水質的衝擊。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針對立霧溪流域進行水質監測,分析水中水溫、電導度、酸鹼值、溶氧、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物與水中離子物種(F-、Cl-、NO2-、NO3-、PO43-、SO42-、Na+、NH4+、K+、Ca2+、Mg2+等物種),並以河川污染指數(RPI)評估立霧溪流域水質污染程度。

三、水質監測結果:
  立霧溪主流各測點於晴天日水質狀態多為未受污染,當流域內有顯著降雨發生時,雨水沖刷作用將大量表土沖刷進入河川,使得水中懸浮固體物(SS)濃度增加,導致水質惡化至中度污染程度,屬自然因素與人為活動的關連性不高。而砂卡礑溪流域水質,由於其懸浮固體物傳輸較不顯著,無論晴天或受暴雨影響其水質狀態多屬於未受污染程度。 由水中電導度、懸浮固體物(SS)濃度的數值顯示,立霧溪流域中以大砂溪流域測值最高表示其持續的河川沖蝕力最強,而砂卡礑溪流域測站的測值最低。當流域中有明顯降雨發生時,水中懸浮固體物質濃度的增加可達數十倍到數百倍的程度。暴雨對於砂卡礑溪流域水中懸浮固體物濃度的影響較不顯著。 由水中溶氧量(DO)、生化需氧量(BOD)分析結果顯示,流域中有機物污染極為輕微,人為活動對於水質的衝擊有限。立霧溪流域各測點所測得水中主要的離子物種中仍以與地質條件有密切相關的SO42-、Ca2+、Mg2+測值較高,Na+、K+、NO3-、Cl-等與人為活動較有關聯的離子物種濃度較低,水中微量離子成分與地質成分有密切關連。暴雨的發生對於立霧溪主流水中與地質元素相關的離子物種的稀釋作用顯著,而對於與表土有關的營養鹽類(NO3-與K+)有顯著提昇效應。砂卡礑溪流域水中NO3-離子濃度較為豐富,與人為農業活動(施雞糞肥)有密切相關。

四、主要建議事項:
  建議規劃訂定以園區流域基本水質特性為基準,符合國家公園環境生態保育需求的水域環境指標。 由流域水質監測結果,砂卡礑溪流域最為適合水中大型生物生長,建議對於該流域的水域生物(如魚類、兩棲類等)進行更進一步的調查,同時對於該流域水質監測宜更為加強,以確實掌控流域內人為農業活動對於水質的衝擊,由採樣過程採樣人員明顯可聞到雞糞味道,此對於保育遊憩步道的遊憩品質的影響?值得投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