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1 ℃
  • 降雨:40%

太魯閣國家公園中橫沿線景點調查及解說系統規劃

  • 發布日期:99-03-25
  • 瀏覽數:1594
研究單位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作者
郭育任、黃瓊慧、鄭燿忠、陳欣怡、鄭宜芳
一、研究緣起   太魯閣國家公園位跨台灣花蓮、台中、南投三縣,區域內除具有壯麗的大理石峽谷景觀外,鄰近的高山峻嶺及立霧溪、大甲溪主支流河域,更蘊藏了獨特的地理地質景觀與富饒的動植物生態資源。為期得以建立優質化生態旅遊環境,強化民眾對太魯閣國家公園中橫沿線峽谷段之遊憩體驗,實有必要針對多年來設置之解說媒體進行整體評估與系統規劃,進以提昇解說效能,增進旅遊品質。此亦即本計畫之委託緣起。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計畫將以文獻蒐集、資深人員訪談、現地調查、及焦點團體研討(Focus Groups)等研究方法,進行現有中橫沿線景觀資源資料彙整及解說媒體現況評估等工作,並運用IFM & SMRM規劃模式,配合管理處經營管理目標及經費需求,進行整體系統規劃工作。 三、重要發現   經焦點團體的研討,整理出峽谷段之解說潛力資源應含括峽谷段環境資源特色(含括自然、人文資源特色及國家公園保育思考)與遊憩資源特色與管理兩大項次,與會人員討論其解說重要性(權重)後,建議未來峽谷段的環境資源特色應佔解說比重的70%,而遊憩資源特色則佔解說比重的30%。   會中另針對峽谷段的環境特色進行討論,初步將此大項資源區分為六個分項(分別為太魯閣峽谷景觀(含括立霧溪地形與河川發育過程、及山系水系的特色)、峽谷段動植物之生態縮影、景緻優美的水與石對話、太魯閣人文史、峽谷地區的道路開拓史、及峽谷段保育史(人與自然))。 四、主要建議事項   為得以確切執行前述章節的解說架構與構想,本章將針對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段各解說據點(含景點及步道)及峽谷段未來重點解說軟硬體(如解說巴士、自導式步道、展示館、牌誌等),提出據點發展計畫及重要媒體發展計畫之建議。 (一)峽谷段解說據點之發展建議 1.太魯閣遊憩系統 閣口遊憩帶 景點部份— 第一級解說景點:太魯閣閣口台地 第二級解說景點:無 第三級解說景點:閣口觀景台、長春祠 第四級解說景點:寧安橋、溪畔 第五級解說景點:富世遺址 步道部份— 第一級解說步道:砂卡礑步道 第二級解說步道:太魯閣台地步道、長春祠步道 第三級解說步道:大禮大同步道 第四級解說步道:無 2.天祥遊憩系統 峽谷遊憩帶 景點部份— 第一級解說景點:布洛灣 第二級解說景點:無 第三級解說景點:靳珩橋、慈母橋 第四級解說景點:流芳橋、岳王亭 第五級解說景點:無 步道部份— 第一級解說步道:燕子口步道、九曲洞步道 第二級解說步道:布洛灣台地步道 第三級解說步道:無 第四級解說步道:錐麓古道 河階遊憩帶 景點部份— 第一級解說景點:天祥 第二級解說景點:綠水、文山賓館 第三級解說景點:合流露營區、西寶 第四級解說景點:豁然亭 第五級解說景點:無 步道部份— 第一級解說步道:綠水合流步道、白楊步道 第二級解說步道:文山溫泉步道、豁然亭步道 第三級解說步道:蓮花池步道、梅園竹村步道 第四級解說步道:無 (二)峽谷段解說媒體之發展建議 1.展示 展示規劃應配合現已完成或計畫興建之主要「遊客中心」、「遊客服務站」及「主題展示館」作為設置考量地點。 2.牌誌系統 牌誌系統的建立一般可分為規劃及設計兩個階段。本計畫範圍涵蓋太魯閣國家公園主要的遊憩區及景點,為遊客主要的停留區域,然目前牌誌系統未經過統一規劃及整合,並且未擬定設置標準及操作準則,因此形成不同的景點所呈現出之牌誌系統有所差異性。 牌誌系統,可區分為兩大系統-「管理牌誌系統」及「解說牌誌系統」,而「管理牌誌系統」尚可細分為「意象牌誌」、「指示牌誌」及「公告牌誌」等三類。 3.解說巴士 閣口台地至天祥間之峽谷段中橫公路,為舉世聞名的太魯閣峽谷所在,亦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地形地質生態景觀的菁華,為因應遊客遊憩及交通運輸需求,降低過多車輛造成環境衝擊,未來於中橫公路人車分道系統完成後,應可考量倒入解說巴士服務系統,提供入園遊客搭乘使用,落實人車分道理念,提升環境解說教育效益。 4.解說步道 步道系統為深度體驗太魯閣國家公園自然人文資源特色的最佳途徑,依據本計畫對解說步道系統之分類方式,共分為一至四級,由於每一層級之解說步道功能不盡相同,越高層級之解說步道,需因應遊客接近的壓力,相對相關解說設施之要求亦越高,不同等級的步道系統,為達到不同的解說效果,必須規劃不同之硬、軟體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