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4 ℃
  • 降雨:60%

太魯閣國家公園崩塌地之調查及處理之研究

  • 發布日期:99-03-25
  • 瀏覽數:1059
研究單位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
作者
陳宏宇、謝順隆
民國七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花蓮縣因大量豪雨的沖刷而產生多處坡體的坍方,其中崇德村靠近中央山脈之山坡地被坍方所夾帶之大量泥沙沖毀了村內的道路及房舍之結構體;民國七十九年六月二十三 日銅門村則因為颱風帶來之大量豪雨產生土石流的破壞而造成29個人命的死亡及大量財物的損失,而民國七十年及七十六年兩次崩塌事件使得長春祠之屋體結構遭受完全之破壞,這些地質上的災害區域多半鄰近或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保護區內。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瞭解園區內崩塌地的存在及其影響的範圍,便委託中國地質學會針對園區範圍內進行全面性之地質調查工作,並提出一些可行性之整治處理方案,以期能以最安全而經濟的有效處理方案來阻止這些崩塌地可能造成之災害影響。整個研究計劃大體上分成六個階段來進行,並以一整年之日曆天的工作時間來完成。 本研究工作之項目包括有:研究基地之資料收集、現場地質調查、地貌調查、航照調查、資料分析之處理方案研究等工作。在現場地質調查中將量測不連續面之位態資料或其他調查資料繪製成立體投影 圖及不同方式之圖形,並依照崩塌地可能影響之範圍予以分級編號,然後再根據個項等級的區分提出整治處理之建議方案。 在崩塌地的分級上,其著眼點主要是以中橫公路沿線為第一級的區分,因為道路沿線的崩塌對於安全及景觀的影響相當大,其餘則列為第二及第三級的編號,本研究區的處理方案便是根據此方式來提供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作為整治規劃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