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0 ℃
  • 降雨:30%

如何策劃戶外教學活動?

  • 發布時間:98-11-29
  • 瀏覽數:1979
環境教育著重於觀察、體驗、思考、分析,進一步產生行動,因此戶外的現場教學是必須的;戶外活動經常會有突發情形或意外驚喜,所以,事前完善的規劃,非常重要,得以使教學活動完整而周詳。
1. 教學目標:這是教學活動的第一步,若要瞭解「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石頭」,那麼目標是瞭解各種的岩石;若要「觀賞岩石的褶皺」,那麼目標是認識大理石形成和欣賞褶皺之美。
2. 活動地點:依活動的目的和性質決定路線和目的地。若是「石頭」,地點可選擇海邊或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環境教育中心」;若是「褶皺」地點可以選擇砂卡礑溪。
3. 探查路線: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查相關路線及所需攜帶物品及注意事項,並一一記錄。其他如交通工具、保險、分組、急救箱、徵求家長同行、垃圾袋等,也應考量。若需要解說員,可上網和太管處預約。
4. 問題考量:交通工具是否需要租車?若需要,要考量出發日期、集合時間、地點、目的地、保險等,辦理學校行政手續,是否用餐?學生有無過敏體質?戶外教學常有突發事項,需充足考慮。
5. 人數控制:學齡前的孩童,每組人數以八人為宜,國小每組以八至十二人,國中每組以十二至十五人較適合。每組最好有位大人帶領,可邀請家長協助。
6. 行程長度:學齡前孩童在戶外活動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大約45分鐘到一小時;中小學生大約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所以半天的戶外活動中,運用機會放鬆、坐下很重要,可穿插吃點心、午餐、自由觀察、討論等方式休息。若天氣太熱、太冷、下雨,盡可能縮短行程或改在室內活動。
7. 行前準備:列出裝備細目表給學生,分為必備物品和建議物品,讓學生逐一準備,例如穿長袖、長褲、布鞋、戴帽子、水壺、筆、筆記本、衛生紙、點心或午餐、放大鏡、觀察盒、圖鑑、照相機等。
8. 有毒動植物:出野外易有危險,要告訴學生有毒的動物,像虎頭蜂、蜈蚣、毒蛇、蜘蛛等,有毒植物碰觸會造成傷害,像咬人貓、咬人狗等。
戶外教學活動之前的準備越充分,越能夠高高興興出門,平平安安回來,達成戶外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