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2 ℃
  • 降雨:10%
太魯閣歷史人文
太魯閣歷史人文

史前遺跡係指文字記載前發現的人文活動跡象。初步調查,在本園區內以及太魯閣閣口內共發現7處遺跡,其中最為著名並被列入重要紀錄者即為『太魯閣遺址』。『太魯閣遺址』今改稱『富世遺址』,該處位於立霧溪口,中橫公路牌坊前方約一百公尺的河階地。

富世遺址像一輪彎月的地形,長約300公尺,寬約30-50公尺。階地的南緣為陡峭的岩壁,為新城山的北麓,北處是立霧溪出海口,東北邊面向太平洋,西邊則是太魯閣口。

富世遺址背山面海,形勢陡峭,仍保持原始的面貌,於民國73年(西元1984年)考古學者在立霧溪流域發現。他們在河階地看到85塊立於地表並呈現規則排列的單石,幾處石頭堆積成塔狀,其中有一塊石柱,該石柱頂部有一段很明顯的打磨痕跡,形狀相當類似於台灣東部「巨石文化」中的「單石」。且發現該處遺跡與卑南文化同屬新石器時代文化產物。此處遺址的單石與石板棺是混合的出現,明顯為此二種文化相互結合的結果。

此外,該遺址之屈肢葬的埋葬方式與公元前北部『十三行文化』的側身屈肢葬型態相似,故推斷其年代約有二、三千年之久,而當時此處遺址在台灣考古學中尚未有任何紀錄,故被視為考古界的處女地,令學者雀躍不已。另外並又發現史前遺址的據點布洛灣、希達崗、巴達崗、山里、陶賽、及西寶等六處,挖掘出陶片、石斧、石紡輪和鐵器等史前文化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