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溫:22 ℃
  • 降雨:20%

太魯閣國家公園長期生態物候監測計畫(三)

  • 發布日期:104-01-12
  • 瀏覽數:1510
研究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
作者
陳毓昀
近一世紀來,蓬勃的全球化經濟發展直接及間接地促使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臭氧層稀薄化及天然植被減少等變化,並促使氣候的極端化加劇。氣候的變化對於植物的影響層面甚廣,研究卻甚為稀少,其中尤以植物的繁殖行為資料最為缺乏。本計畫為補足這方面的資訊缺口,使基礎生態資料更為完備,特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展開物候監測工作。
一、重要發現
本報告綜合2012-2014年資料,對開花及結果的物候進行初步探討。受到監測的物種在三年間的開花日期並不一致。在429株樣樹中,有1/3的植株在2013年及2014年均有提早開花的情形,另有1/3在2013年及2014年分別有提早和延遲開花的情形。此外,三年之間的開花植株比例亦有相當大的變動。根據花期與果期的比較,果實發育期的長短也表現出年間的變異。在我們分析的13個樹種中,有7個樹種在2012-2014有顯著的年間變動,且多在2014年縮短果實發育期。
本年度的影像分析工作重點在於定時收集影像、發展分析方法,並將分析結果與人為物候評估結果進行比較。利用12張不同個體、背景、及天候的山櫻花照片,我們歸納出適於區隔照片中的山櫻花花朵與其他背景的元色組合R-G,以及通用的臨界值R-G=20。利用這個通用臨界值,我們過濾從本年度1月至5月所拍的155張山櫻花照片,計算出每一照片中的花朵像素比例。經由與人為評估比較,我們發現像素解析的結果與現場評估的結果大致相符。儘管上有部分細節需要深入研究,以提升自動化分析的效率,影像分析在物候的監測上仍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
在11月份,本團隊辦理了一個短期的物候監測種子教官培訓班,共有10位太魯閣國家公園志工前來參加。儘管野外訓練時間稍嫌不足,但是多數志工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在課程之中我們也發現幾個問題:(1)樣樹位置標示問題,(2)植物形態知識的補充。(3)工具(工具書、相機、望遠鏡等)的提供。(4)訓練課程。其中,第一及第二項問題可以藉由訓練課程解決。因此未來如若要結合志工的力量進行長期監測,勢必需要投注少許資源解決第三及第四個問題。
二、建議事項
(中長期建議)由於體認到物候變化在生態系中的重要性,近年來國際間對於物候的變動越來越關注。本案三年間觀察到太魯閣國家公園園區內的多個物種之物候有相當明顯之變動,然因資料長度不足,未能結論峽谷地形與氣候變動對這些植物的相對影響力。我們建議管理處利用各種資源持續監測園區內的物候,為整合性的經營管理策略提供長期的生態基礎資料。
(立即可執行之建議)基於本案對於以影像記錄及分析的方式進行物候監測工作之評估,我們認為利用影像來監測物候之可行性很高。然而,影像分析上有部分問題未解決,需要更多的影像資料及現場資料比對來完成。我們建議管理處考慮設置固定式定時照相機,以定時擷取影像。我們也建議結合志工及其他資源,在重要的花及果季進行現場評估,以進一步完善影像分析技術。